广西新闻网 > 科教频道 > 科教要闻 > 正文 |
“校馆+”赋能期末课程:这所小学让学习“活”起来 |
2025年06月30日 14:0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罗琦 |
学期临近尾声,如何让常规课堂焕发新活力? 南宁市兴宁区兴桂路小学集团校以“校馆融合”模式破题,联动广西群众艺术馆、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三塘派出所、兴宁区三塘禁毒办、那考河社区及周边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包含艺术审美、生命教育、体能训练、科创实践四大维度的课程矩阵,将传统的“期末”转化为学生多维成长的“助推周”。 艺术浸润童心,感受文化魅力 此次“协同育人”实践中,校馆合作的艺术课程堪称一大亮点。广西群众艺术馆、南宁市群众艺术馆组织近二十位专家及文化志愿骨干教师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场艺术盛宴。 “艺术教育是滋养孩子心灵的土壤,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艺术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美的种子。”广西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服务管理部罗夏副主任在采访中表示。 为筹备此次活动,罗主任带领团队精心策划课程内容,邀请一级演奏员开展音乐导赏讲座,从交响乐的乐器知识到经典曲目解析,都经过反复打磨;组织中国舞、古琴、合唱等专业老师设计教学方案,确保课程既有趣味性又有专业性。“看到孩子们在魔术课上兴奋的眼神,在合唱时投入的表情,我们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参与授课的老师们欣慰地说。 古琴课现场。(学校供图) 合唱体验课现场。(学校供图) 魔术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校供图) 在一级演奏员的音乐导赏讲座上,孩子们被丰富的乐器音色和生动的乐曲故事深深吸引;中国舞课堂中,孩子们跟随老师学习优雅舞姿,感受传统舞蹈的韵律之美;古琴课上,古朴的琴音从指尖流淌,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合唱与律动、合唱赏析等课程,更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魔术表演中,孩子们踊跃参与互动,惊叹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筑牢安全防线,提升自护能力 除了丰富的艺术课程,学校还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积极联系周边相关单位,开展了一系列互动体验式的自我保护课程。 兴宁区三塘禁毒办工作人员组织学生参与禁毒知识小游戏。(学校供图) 兴宁区派出所民警给学生开展远离毒品教育。(学校供图) 专业讲师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和模拟演练,让孩子们掌握防溺水知识与自救技能;禁毒课程以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形式,增强孩子们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这些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课程,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多元课程赋能,促进全面发展 “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培养孩子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来自汉岳武馆的袁教练一边指导孩子们练习基本招式,一边分享:“这次能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们从一开始动作生疏,到现在有模有样,还主动询问武术文化,我特别有成就感。” 武术课现场。(学校供图) 在袁教练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一招一式尽显精气神,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篮球课上,孩子们专注运球。(学校供图) 绿茵场上,孩子们尽情奔跑。(学校供图) 此外,学校还引入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以及编程等科技课程。绿茵场上,孩子们尽情奔跑,挥洒汗水;编程课堂里,“小小程序员”们专注编写代码,探索科技奥秘……这些公益课程覆盖多领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为期一周的“成长助推活动”里,孩子们收获满满。他们在艺术中提升素养,在安全课上增强自护能力,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在科技实践中开拓思维。此次“校馆+矩阵”课程活动既是兴桂路小学集团校协同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也体现了兴宁区教育改革的前瞻视野。 未来,学校将深化校馆合作、校社合作,与更多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建立长期联动机制,持续挖掘文化艺术、科普教育、体育健康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创新 “校·社·馆”共育模式 ,打造更具特色、更有深度的成长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多元体验中绽放独特光彩,为全面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