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要闻 > 正文

2024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丨房文霞:探索真菌奥秘,绽放科技之光

【时间:2025年01月02日】【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作者:李良】【编辑:钟广莲】

编者按

2024年12月5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科学院、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广西大学承办的科界榜样——2024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南宁举行。

为展现这些科技工作者们熠熠生辉的创新成果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治区科协携手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共同推出“2024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人物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在微生物的神秘世界中,真菌犹如隐藏于暗处的精灵,既蕴含推动工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又可能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害因子。在这片科学的广阔天地中,总有一些人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为照亮前路的璀璨星辰。房文霞博士便是这样一位在真菌学领域默默耕耘、绽放光芒的杰出科研工作者。近日,记者专程前往广西科学院,有幸与房文霞博士进行深入交流,聆听她在科研道路上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宝贵经历。

跨洋筑梦

初心如磐启新程

房文霞博士的科研之旅起步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回忆起那段时光,她感慨万分:“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日子,是我对真菌学领域最初的探索。那段经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追求科研真理的种子。” 取得博士学位后,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研巅峰的向往,她毅然选择前往英国邓迪大学,开启博士后深造之旅。

初到异国他乡,面对不同的学术文化和前沿科研环境,房文霞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困难当然是有的,但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成长的契机。与国际顶尖学者的交流合作,不仅开阔了我的科研视野,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的决心。”正是凭借这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她在英国的学术殿堂中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回国后开展创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验室忙碌的房文霞博士。记者 李良 摄

攻坚破壁

矢志创新克难题

2017年,房文霞博士怀着对祖国科研事业的满腔热忱加入广西科学院。广西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她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聚焦于广西及东盟地区高温潮湿气候下真菌引发的临床感染和作物病害的防控。

“看到这些实际存在的难题,我知道这是我的责任所在。科研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房文霞这样说道,也这样践行着。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真菌细胞壁合成机制,在广西科学院的实验室中,开启了艰苦的科研攻坚之旅。

实验室建设初期,她面对的是人员不足和资源匮乏的困境;建设中期,又经历了课题研究的瓶颈与技术落地的重重难关。但无论困难多大,她始终坚定不移:“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挫折失败都让我离真相更近一步。”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与尝试,她和团队成功发现了多个全新的药物靶标,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同时,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优势,成功开发出高效抗真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和菌剂,为真菌防控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5年来,房文霞博士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获得多项授权专利并实现成果转化。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她对科研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解决全球性难题的坚定信念。

▲房文霞博士指导团队成员做实验。记者 李良 摄

育人筑梦

倾囊相授薪火传

在房文霞博士看来,科研并非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场需要团队协作的远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她始终注重团队建设,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舞台上积极带领团队亮相,组织并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为团队成员创造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的机会。2021年,她承办了“全国糖科学青年科技论坛”,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房文霞博士坚持因材施教,悉心指导每一位学生,注重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我希望他们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更能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独当一面。”已毕业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成为科研事业的新生力量。对于外籍研究生,她充分考虑其所在国家的实际需求,安排有利于他们回国后独自开展科研的课题,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房文霞博士与国际同行在真菌学大会交流。受访者 供图

房文霞博士的故事,是广西科研工作者的缩影。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广西及东盟地区的健康与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从科研攻关到人才培养,她始终以执着和坚韧践行着科学探索的初心。

她的科研成果展现了创新的力量,她的奋斗经历诠释了坚持的意义,而她对团队建设的重视则彰显了合作的价值。这些努力汇聚成一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感人形象,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入科学事业。

房文霞博士用不懈的探索与奉献精神,为未知的科学领域开拓道路,也为人类进步注入更多动力与希望。

— 完 —

/ 联合制作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

策划|罗锐 陈磊 罗莎

统筹陈意明 冼妍杏

采写|李良

视觉设计|陈翔

编审|林娟

总值班|王春楠

相关文章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广告 | 意见建议 | 版权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083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06001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154      ICP证 桂B2-20040022-10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4小时举报电话: 0771-5690995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西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