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区教育系统:
共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成果
2021年4月12日,海城区第二小学结合壮族“三月三”和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北海老街开展“壮乡三月三 薪火永相传”党团队实践活动。海城区教育局供图
北海日报讯(记者 姚浩燕)近年来,海城区教育系统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全市11所学校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其中海城区占7所,海城区十二小被推荐参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该区各学校电子显示屏等各类媒介和平台联动展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运用宣教结合的形式,大力开展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全区学校掀起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活动热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中,打造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突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鲜明特色。
以示范典型为引领,拓展创建工作内涵。重点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引领全区学校以创建促教育教学,以教育教学推创建。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主渠道开展主题教育,结合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以及主题班会开展民族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及其在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利用体育课,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广西壮族特有的踢毽子、竹竿舞、抛绣球、板鞋竞赛等民族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深入课堂教育。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助推创建工作发展。以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宣传月为契机,组织学校开展形式多样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广西各民族文化特色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切身体验,组织师生拍摄以民族团结宣传内容为主题的微视频、征文和绘画比赛,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宣传月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联动起来。利用假期休息日,完成相关民族文化实践任务,如收集民间故事、学唱山歌、学习制作民族工艺、开展民族文化渗透等,鼓励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起体验民俗民风,“小手拉大手”增进大家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与喜爱,促进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