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5月13日讯(记者 谢琳琳)5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的昌桂源“教学工地”。在这个用于教学的“建筑工地”上,建筑工程招投标、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材料试验与管理、施工安全技术应用与监督、钢筋工实务、砌筑工实务、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等诸多项目一应俱全,将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八大员的培养尽收囊中。 在板筋绑扎实训教学课堂上,一名长期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何将细小钢绳绑扎在钢筋上。在“教学工地”上,梁板柱结构的木模版、凹凸不平的毛胚楼梯、给排水结构体系等等建筑施工的实体场景随处可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校“教学工地”秉承建设全真实体模型 、营造真实工作情景、立体呈现专项技能实训点的思路建设,按职业岗位工作情境及工作过程,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各项教学任务,把“工地”搬进学校。同时也从企业生产一线,引进高级技工、高级工程师到校任教,建筑公司的能工巧匠在“教学工地”,悉心传授岗位技术,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新一代的“准职业人”。企业高工回归学校,他们的智慧和多年积淀的行业经验、技术技能引领专业建设发展,树立专业建设新标杆。 在“教学工地”上,建筑施工不再只是纸上的文字图形,而是实实在在、“真刀真枪”的动手操作。从工程的测量到图纸的设计,从最简单的搬砖砌墙到复杂的“模板钢筋放样”,学生都能通过手把手操作,得到最为直观的亲身体验。真正将课堂搬到了“工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则依托“教学工地”,把教学内容整合成若干个项目,按项目导向模式实施教学。师生在“教学工地”边教边做边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统一、工作和学习统一,形成“寓学于工、学工直通”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2012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共建集产学研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设备总值达3600多万,它能同时满足建筑、机电、汽修、服装、计算机、会计等33个专业5600多学生在岗技能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