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科协在平果市第九小学举办科普进校园促进民族团结平果市主题活动。开幕式上,相关负责人向平果市第九小学赠送了一批科普资源包、太空种子和科普书籍。
6月2日,第二届南宁市“燎原计划”科创研学助力“双减”活动在南宁市科技馆举行。
5月30日,主题为“点亮精神火炬”的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南宁举行。
5月3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广西科学派第一季在南宁启幕。活动上科普发布了两项广西科研成果资源,向广大观众展示广西如何用科技赋能新生活。
5月23日,记者从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文简称“弄岗保护区”)获悉,21日,弄岗保护区巡护员覃应武、麻佩楠等人在巡护过程中,在一片潮湿的林下发现一种特殊的植物,经广西植物研究所植物专家鉴定,该植物为兰科-虎舌兰属-虎舌兰,为弄岗保护区新纪录种。
5月20日上午,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三十二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先进技术展示启动仪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近期广西新冠“二阳”病例是否增多?新冠再感染的风险有多大?如何区分“二阳”和甲流等其他病毒性感冒?如何做好科学防护?5月19日下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组织自治区疾控中心专家接受“二阳”专题采访,就广大网友关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5月18日,广西博物馆结合第47个国际博物馆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推出公益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服务、遇见“桂宝”集章活动、“品读广西——博物馆里的广西”阅读分享会,“云游广西博物馆”直播,线装古籍修复、装订展示等系列线下及线上活动。
5月18日,“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展览开幕仪式暨《穿越时空的铜鼓》绘本发布会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一楼大堂举行。
5月16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下文简称“语保工程”)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语委办负责同志和全国语保专家齐聚美丽绿城南宁,共同研究交流语言资源保护相关工作。
5月16日下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宾阳》新书发布会在南宁市宾阳县举行。该发布会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第二场在方言文化调查点实地举办的新书发布会,由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推动语保工程标志性成果服务乡村文化建设,助力地方语言文化名片打造。
5月14日下午,创新后备人才“学风传承2023”广西行活动首场报告在广西科技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科学家的亲人、身边同事讲述科学家故事,生动再现大师们的奋斗历程。
按照《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举办2023广西科学派发布活动的通知》(桂科协普发〔2023〕10号)精神,经对相关单位推荐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议,遴选出10项科技成果纳入发布活动计划。现将入选成果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3年5月10日—5月16日(5个工作日)。
5月10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表彰大会暨2023国家语委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广西分会场设在自治区教育厅办公楼。
5月6日,记者从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5月6日凌晨4时,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度,经测算相当于节约309万吨标准煤。自左岸首台发电机组投产运行至今,大藤峡工程水力发电厂已连续安全生产1106天,成为区域电力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
5月4日,记者从广西科技馆获悉,“五一”假期期间,广西科技馆共接待2.5万人次,每日均达接待上限5000人。
4月27日,由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2023年广西全民科学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举行结业仪式,54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
4月24日,在自治区科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的指导下,由广西科技馆、广西北斗天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百色市科协共同开展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暨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筑梦航天”主题科普活动在百色民族高级中学成功举办。
4月19日,由自治区科协主办,南宁市科协、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东盟科普国际交流中心承办的2023广西“壮族三月三”跨境科普直播汇活动在南宁市科技馆举办。
经组织开展评选专家组初评、评选委员会复评和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终评会议,产生了王伦旺等10名2023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选。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23年4月18日至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