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主题为“点亮精神火炬”的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南宁举行。
5月3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广西科学派第一季在南宁启幕。活动上科普发布了两项广西科研成果资源,向广大观众展示广西如何用科技赋能新生活。
5月20日下午,由自治区科技厅、广西大学主办的2023年广西科技“两周一展”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会(广西大学专场)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旨在打造校企对接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对接会促成6项科技成果转让合同签约,内容涵盖节能环保、农业生产、新材料、合成生物等领域,交易金额近2600万元。
引人入胜的科普影片、精彩好看的科普表演、新潮有趣的科普实验……5月20日晚,2023年广西科技“两周一展”专题活动之一的“科学之夜”在广西科技馆举行,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小科技迷”大呼过瘾。
5月20日上午,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三十二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先进技术展示启动仪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在拼多多平台上搜索“黄灯笼辣酱”,多个品牌单品销量达10万+。
按照《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举办2023广西科学派发布活动的通知》(桂科协普发〔2023〕10号)精神,经对相关单位推荐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议,遴选出10项科技成果纳入发布活动计划。现将入选成果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3年5月10日—5月16日(5个工作日)。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举办“云问技”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邕城行交流活动,聚焦南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和规划部署,邀请区内外企业家、高校教授等人才团队与南宁市相关部门、高校、产业园区、企业、投融资机构等进行深度对接,加深区外科技人才对南宁市产业环境和政策资源的了解,搭建产业链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南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双招双引”。
5月6日,记者从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5月6日凌晨4时,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度,经测算相当于节约309万吨标准煤。自左岸首台发电机组投产运行至今,大藤峡工程水力发电厂已连续安全生产1106天,成为区域电力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
会议展示了科技特派员的新技术新产品,表彰2022年度优秀科技特派员并交流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
近日,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和十佳成果评选结果。自治区科技厅报送的《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发布“英雄帖”招才引智助力产业振兴》改革案例从181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2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九州大学等日前联合发布新闻公报说,通过分析“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从样本中萃取的物质中包含约2万种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进一步用色谱法分析
2月28日,由中国蜂产品协会组织制定的《蜂蜡调理操作技术规范》《蜂蜡调理师技能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在京发布。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蜡调理”两项团体标准发布现场 据了解,我国中医应用蜂蜡的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等医药典籍中均有对蜂蜡治病的记载
科研人员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境内发现两个植物新物种:大果溲疏和洪氏婆婆纳,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上刊登发表。据悉,研究成果以《虎耳草科溲疏属一新种——大果溲疏》《玄参科婆婆纳属一新种——洪氏婆婆纳》为题,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上同时发表
2月25日,自治区科技厅在南宁举办外国专家广西行活动。
2月26日,自治区科技厅(外国专家局)在南宁举办外国专家建言献策座谈会,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近40位在桂工作外国专家参加座谈会。
1月9日,2022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南宁成功举办。
8日,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由中国科技部和东盟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东盟科技创新委员会、中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承办的2022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将于1月9日在南宁举行。
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2022年广西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宁圆满落下帷幕。辖区广西产研院时空信息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北斗时空精准灾害监测预警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大赛初创组二等奖,并成功入围全国赛。